入手價:台幣五位數。
入手價:台幣五位數。
大約五年多前,我因打算入手 DX 版百獸王而在網上搜尋資料,意外發現美國資深玩家 ChachiPower 製作的早期台製中型百獸王介紹影片:
https://www.youtube.com/watch?v=VbYNrCnTVlc
雖然我當時的首要目標是 DX 版,但還是被影片裡的中型版深深吸引。
這組早期中型版並不常見,我請教了幾位台灣同好,只有極少數前輩曾看過,其他藏家都只知道後來出的中國製復刻版 (星際爭霸戰外盒,如下圖)。
復刻版外盒 (照片來源:超合金 Voltron 未來獸合體 (五獅合體/聖戰士/百獸王/星際爭霸戰)....好多名字的一隻@@)。
至於向來是台灣玩具主要外銷地的美國,也很少看到這隻中型百獸王的身影。我詢問了幾位美國持有者,全是從義大利玩家手中買到的。就算偶爾在 eBay 上出現,物品也是在義大利,推測當初台灣廠商應該是有簽訂只能外銷到義大利的合約。
後來,我陸續購得台製 DX 分裝款和盒裝款 (正好也都是義大利賣家),便開始尋找這組中型版。無奈這組逸品出現率相當低,別說台灣和日本的網拍上沒有,就連在 eBay 也極為罕見,讓我在尋找過程中吃盡了苦頭。
歷經網拍上的連番失利,我痛定思痛,改變搜尋方向,事情終於有了轉機。
我靠著以圖搜圖的方式找到一個頗具規模的義大利論壇,並發現一些和這組中型版有關的刊登,可惜均已售出下架。我認為與其伺機等待,不如主動出擊,便在「尋物區」貼圖徵求,結果隔天就收到一位會員回覆說他有貨要賣。
我請他報價並提供照片,卻遲遲沒收到回應。我再度轉守為攻,直接在該會員其他的刊登物件中詢價,對方在一小時內就報上價錢,並在當晚另開了一個賣場給我。
雖然物品只有大約七成新,價格也不便宜,但我反覆思考了幾天後,還是咬牙按下購買鍵,結束這場為時多年的追逐戰。
事隔一年,我在 eBay 看到一組狀況全新且價格稍稍便宜的中型版,不由自主的再度入手。這是我第一次有複數收藏,希望也是最後一次啊 :P
基於美觀度的考量,以下照片均選用全新那組的物件來拍攝:
外盒。
和 DX 版外盒的尺寸比較。外盒設計和台製的 DX 菱形腰帶版一樣,只是尺寸不同。
兩邊側面。
盒頂和盒底。
內蓋上用 TEN-KING SWORD 來標記十王劍,這就是台版愛好者最不能抗拒的台灣味啊!
內盒是採用保麗龍材質。
外盒內盒大合照。
和 DX 版黑獅的身長比較。因我不敢冒險轉動中型黑獅的前後腿,所以沒做高度比較。
和早期 DX 版一樣,黑獅額頭有綠色貼紙。
臉部塗裝比起復刻版更為講究。
背面。
和早期 DX 版一樣,黑獅背後也有電鍍。
側面。
尖牙設計。
仿照 DX 菱形腰帶版,每隻獅身都有 MADE IN TAIWAN 金色貼紙。
和 DX 版紅獅的身長比較。
和 DX 版紅獅的高度比較。
側面,尾巴是白色,有別於復刻版的黃尾。
和 DX 版以接合而成的腰部不同,中型版紅綠和綠獅的獅身是一體成型,所以無法彎曲。
如同 DX 版的設計,頭部可發射分離,復刻版已移除此功能。
正面照。
金色貼紙。
和 DX 版綠獅的身長比較。
和 DX 版綠獅的高度比較。
尾巴一樣是白色。
在沒採用 DX 版接合型腰部的情況下,中型版的紅綠和綠獅犧牲了可動性,但外型反而更接近動畫中那一方一圓的腰部設計。
和紅獅相同,頭部可發射分離。
正面照。
金色貼紙。
和 DX 版藍獅的身長比較。
和 DX 版藍獅的高度比較。
側面。
因為要變形為雙腳,藍獅和黃獅的頭部可以像 DX 版那樣仰起。
背上的發射器改成白色,但無法拉起。
正面照。
金色貼紙。
和 DX 版黃獅的身長比較。
和 DX 版黃獅的高度比較。
背上的炮管無法拉起,兩旁也沒有 DX 版的溝槽。
側面。
黃獅的頭部也可仰起。
兩耳可翻開,但我不敢嘗試。
金色貼紙。
五獅出巡圖。
中型版的十王劍全長 18 公分,只有 DX 版 ( 25 公分) 的七成長度。
中型版盾版選用和日版相同的青藍配色,而非 DX 復刻版的亮藍色。
接下來就是合體了‧‧‧吧?
別開玩笑了,光把這幾隻小傢伙擺出來拍照就已讓我心驚膽跳,還是請看倌們自行參考本文一開始提供的影片吧。
借用前輩野比大哥的照片,來比較一下中型版和其他版本的尺寸:
中型版 (前排左一) 的高度大約到 DX 版的腰帶位置,但比起前排中間的 ST 版本大得多 (照片來源:野比雄的懷舊玩具王國)。
分享到此為止,感謝欣賞。
去年收到貨時只有簡單檢查物品完整性,直到這幾天拿出來拍照,才真正觀察到細節的部分。
就個人感覺,這組中型版不論在材質、塗裝、精細度上都是一時之選,難怪外國藏家都讚不絕口。雖然堅固度不佳,但這組真的得視為工藝品來收藏,而不能當成一般玩具那樣粗玩啊。
同場加映:這組中型版還有另一款更為罕見的外盒,除了美國藏家 Greg Lane 分享過外,我只在 eBay 看過一次盒殘體損的中古品。
盒面上的名稱改為 TIMEBOT,且上方多了一截背卡 (照片由美國藏家 Greg Lane 提供)。
內盒的設計不同,看過的兩組都是沒內蓋,但不能因此排除內蓋的存在可能性 (照片由美國藏家 Greg Lane 提供)。
這一款的能見度低到不行,希望能有同好大度讓藏,幫小弟圓夢,在此先行謝過。
留言列表